在近代作家榜上,楊絳先生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說,都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。
《楊絳傳》里的記錄,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她的學識,她的人生態度,她的婚姻觀,更重要的是她讓我們理解了人生最美好的姿態。
對于名利,她選擇不爭;對于婚姻,她選擇包容與理解;對于生ㄙˇ別離,她選擇坦然接受,保持內心的淡定與從容。
正是因為她的不爭,包容,從容,才讓她生命的浮沉中,始終保持初心,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。
這句話是楊絳先生在翻譯英國詩人蘭德的詩,而后人對楊絳先生的評價也是這句話是她一生的寫照。
在我們的人生路途上,有多少人是希望自己可以賺更多的錢,有更大的權力和地位。但楊絳先生從不會追求這些。
她一心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,讀書寫作,翻譯文獻,只求自己開心快樂就好,沒有一點爭名奪利的想法。
在歷經亂世的時候,她也沒有自怨自艾,也沒有喪失對生活的希望。而是在一張簡陋的書桌前,一如既往地認真讀書,翻譯,也不跟別人比翻譯的速度,而是每天只做好計劃內的工作。
正是有了這樣嚴謹、從容、不爭的心態,讓楊絳先生在翻譯上有了很大的進步,以至于到今天她翻譯的《唐吉坷德》都算得上有質量、有重量的譯本。
不爭得失,不爭輸贏,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學術上,豐富內心。
白落梅有句話說:「人生一局棋,關于輸贏,我們總是無能為力。迷惘之時,多半在局內,當你了悟的時候,人已在局外。
若用平和的心態,看凡間一切,簡單明了。若用復雜的心態,看萬丈紅塵,則為世相所迷。」
的確,就像楊絳先生自己說的,簡樸的生活,高貴的靈魂,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。
生活唯有簡單才迷人,少了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,多一分專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。
不爭,保持自己的生活節奏,越簡單,靈魂就越豐富。
眾所周知,楊絳先生和錢鍾書先生的感情很好,從他們相識開始,就一直恩愛到老。而他們的婚姻之所以能保持長久的幸福,除了他們本身就有深厚的感情,也少不了他們對婚姻的態度。
楊絳先生說:「我愛丈夫,勝過自己。這種愛不是盲目的,是理解,理解愈深,感情愈好。相互理解,才有自覺地相互支持。」
正是這份愛與理解,楊絳在生活上頗為照顧錢鍾書。錢鍾書雖十分有才華,但在生活上卻是一個「生活白癡」。他不會系鞋帶,筷子也拿不好,家里東西壞了也不懂得修,所以在生活中基本上都是楊絳在打理。
每次他做錯事了,就會跟楊絳說:「我又做壞事了。」
在楊絳生孩子期間,他在家不小心打翻了墨水,染了房東家的桌布。他跟楊絳說明了情況,而她也只是笑著跟他說:「沒事,我會洗。」
不久后,錢鍾書又把家里的門軸弄壞了,結果門鎖不上了。而楊絳則告訴他:「沒關系,我會修的。」
錢鍾書想要寫一部長篇小說,為了他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寫作,楊絳先生就把家務活,孩子的教育承擔下來。
我們看到錢鍾書的很多作品,都不由得感嘆他的才華。但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學術中,少不了楊絳的功勞,因為她始終都是他背后堅強的后盾。
錢鍾書在生活上不夠細致,楊絳一直都在守護著他的那股孩子氣。
楊絳雖為錢鍾書做了很多事,但他并非只會享受她的付出。比如他雖不會做飯,但卻可以十年如一日地給她準備早餐,理由是想妻子可以多睡一會兒;還有怕楊絳做家務太累,他就關上衛生間的門,偷偷洗衣服,哪怕他洗得一塌糊涂。
很多時候,我們覺得自己的婚姻不幸福,覺得為什麼兩個人結婚之后一切就變了呢?可你有沒有想過,在婚姻當中的兩個人是否做到彼此相互理解呢?
好的婚姻,離不開互相體諒。她心疼你的不容易,你理解她的辛苦,這樣相互扶持,相互成長,兩個人才能白頭到老。
任何長久的婚姻,都是互相的,就像兩個人合伙開公司一樣,互利互惠才能日益向上成長,成就更高的彼此。
只有彼此相互包容,相互理解,才有可能走得更遠,更幸福。
黎戈曾說:「楊絳讓我看到了過去的質量,這是一種啞光卻暗啞,低調卻不哽咽,醇香卻不刺鼻的質量,它像北極光,明亮、堅韌、耐寒,在人格的高緯度閃閃發光。」
我們敬佩楊絳先生,更喜歡她的生活態度。
在人生的道路上,她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節奏,不追名逐利,只想簡簡單單地過好自己的生活。
就像她在《百歲感言》里說的:「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,到最后才發現,人生最曼妙的風景,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。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,到最后才知道,世界是自己的,與他人毫無關系。
人生兩個字,拆下來就是人和生,人就是自己,而生便是生活。
人應該如何去生活,都是取決于你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