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,是成為更好版本自我的旅程。
我們每個人,都可以活好。
「你是誰?你從哪里來?要到哪里去?」這3個終極哲學問題,難倒了不少人。
但對于「要到哪里去」,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是「ㄙˇ亡」。
對于我們大多數人都害怕面對ㄙˇ亡,連活了105歲的重明先生也不例外。
在他活到105歲時,有人問他「怕ㄙˇ嗎?」
他回答,當然怕ㄙˇ了!想到不遠的將來自己即將ㄙˇ去,就感到非常害怕。
但重明先生覺得,這沒什麼好羞愧的。正因為我們終將有一ㄙˇ,所以我們完全沒必要一心盯著ㄙˇ亡,或是假裝視而不見。
重明先生認為,ㄙˇ亡不是生命的終止,而是生命另一種新的開始。
就好像重明先生的妻子靜子在她93歲時離世,一度讓重明先生倍感孤寂。
這讓他明白了,原來人ㄙˇ后并從生者生命中徹底消失;相反,通過時時追憶,他們會以更為深刻的方式鐫刻在我們的生命里。
所以,ㄙˇ亡并不是生命的結束,它反而是一種新生。
為了更好地面對這種「新生」,我們要努力讓人生變得豐盈起來,不讓剩下的時間白白荒廢,珍惜活著的每一天。
我曾經思考過一個問題,如果有人可以告訴你,你的人生會在哪一天終止,你會想知道這個答案嗎?
如果是我,我是想知道的。
因為更加確切的知道這一天的到來,如果「deadline」在耳邊的催促,會更加推動我好好度過每一天,用最大的力氣讓自己開心、讓家人放心。
就像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說過的:ADVERTISEMENT
「個體心理學」創始人阿德勒有過這樣一句名言:一切煩惱,都是人際關系的煩惱。
仔細想來確實如此,生活在這個每天與人打交道的社會之中,與人產生摩擦,心生不快,確實是很常見的事。
但在重明先生看來,人際關系并沒有那麼復雜,只要我們擁有一顆溫暖柔軟的心,就能解決很多的人際煩惱。
內心柔軟,意味著我們不容易口不擇言,意味著我們會待人接物和善,意味著我們會心懷感恩。
這麼看來,似乎內心柔軟的人更容易吃虧,但重明先生并不這麼認為。
正如我們見到一位很難原諒的人的時候,倘若我們揪著問題不放,就會讓自己深陷負面情緒,會感到身心疲憊甚至心力交瘁。
相反,如果我們能內心柔軟,我們會更好地換位思考,嘗試著去寬恕,因為寬恕別人也是在寬恕自己,這會讓自己生活得更輕松、愉悅。
還有,我們這一生會遇到這麼多人,難免會遇到不喜歡自己的人,這是很正常的。
當我們能做到內心柔軟的時候,我們會去想,連我們自己都還沒完全搞清楚自己,別人不理解,那也很自然。
這麼一想,就會變得輕松愉快起來,而不會陷入我為何會令人生厭的煩惱之中。
所以,我們每天可以嘗試著去讓內心更加溫暖柔軟,這利人,也利己。
我想起之前看到的:凡是你對別人所做的,就是對自己所做的;凡事你希望得到的,必須先讓別人得到。ADVERTISEMENT
所以,想要別人對你和善,我們先要對別人和善;想要別人主動關心我們,我們先要主動關心他人。
生命是一種回聲。
心懷柔軟,與人為善,從長遠來看,都是對自己好。
俗話說,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。
尤其是隨著年齡增長,我們看到的更多是平淡的日常以及一地雞毛的生活。
這是生活常態。
就像重明先生在書里說的,人這一生,讓人悲痛欲絕、不能如愿以償的情況很多,總體來看,遠多于讓自己開心快樂的時刻。
但是,這不意味著經歷了痛苦就要失意消沉,因為傷心和喜悅,就像錢幣的正反面一樣,緊密連在一起。
在書中,重明先生說了兩個故事:
一個故事是他曾坐上一架飛往福岡的飛機,但飛機被劫持了。
飛機上有9名綁匪,他們手持日本刀、炸彈。飛機上的每個人都可能就此失去生命。
后來,這架飛機幾經波折飛到了朝鮮。4天之后,人質才被全部釋放。
對重明先生來說,這4天,是他人生中最漫長的4天。
但他這一輩子也忘不了,他走下飛機,和妻子相擁而泣的感受。
因為經歷了極大的痛,再從痛中走出來的時候,他會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。
還有一個故事是重明先生年輕時得到了自己沒考上醫學部的消息,他難過得哭了一整夜。后來得知,是放榜時出了錯,事實上他成績合格并被錄取。
當重明先生得知這個結果時,他開心得不得了。
你瞧,人生就是波狀的。
有時我們在頂峰,有時我們在谷底;有時我們走的是上坡路,有時我們走的是下坡路;這都是常態。ADVERTISEMENT
了解了這一點,在困難來臨時,我們便會不那麼恐慌。
畢竟,度過了這個困難,可能就有好事來臨,哪怕沒有,自己也將得到成長。
正如夜晚的天色越晦暗,早晨的光線就越耀眼;冬天的天氣越凄冷,春日的暖陽就越明媚。
有這麼一首詩:「有些人活著,他已經ㄙˇ了;有些人ㄙˇ了,他還活著。」
那些活著又像ㄙˇ了的人,往往是被自己困ㄙˇ的。
就像中途輟學在社會上闖蕩幾年的小年輕,別人勸他再回來讀書,考個文憑,他想到沒想就覺得自己做不到;
抑或是做了十幾年家庭主婦的女性,在孩子長大離家后感到孤單,別人勸她,報個瑜伽或插花班,提升提升自己,她沒去嘗試就說自己不行。
在重明先生看來,不管到幾歲,都要想方設法與過去的那個自己說再見,努力活出一個嶄新的自我,這,也是保持心態年輕的秘訣。
不要輕易說「我就是這樣做事的」,而要不設限地去嘗試,不論是日常小事還是大事。
這讓我想到了苗曉紅奶奶,為了開飛機的夢想,在80幾歲時還在堅持鍛煉,每天走三千步、活動手臂,在82歲的時候,在機上教練員的陪同下,完成了長達40分鐘的飛行。
還有名噪一時的摩西奶奶,在58歲時開始繪畫創作,畫了多達1600余幅畫,還登上了《時代》雜志封面,80歲在紐約舉辦畫展引起轟動,90歲時作品暢銷歐美。
由此可見,想要什麼樣的人生,選擇權都在你自己手上。
永遠不要太在乎年齡的桎梏。
勇于嘗試,才會發現更新的自己。ADVERTISEMENT
正如電影《阿甘正傳》里的那句經典台詞:「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,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。」
千萬別讓自己成為那個,阻止自己嘗到下一顆巧克力味道的人。
著名作家莫泊桑說,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麼好,但也不會像你想象得那麼糟。
確實如此。
在有限的人生里,活好自己,才是最重要的。
不要因為對生活的某個瞬間感到不滿意,就灰心喪氣;
也不要因為正處于人生低谷,就放縱自我。
昨天已是昨天,活好今天才是正途。
如同漫畫家朱德庸所說的,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好畏懼的,反正我們只來一次。
也恰恰因為就活一次,所以懂得自己為什麼而活,努力生活,這才算是對得起自己。